查看原文
其他

文艺批评|《新工人文学》第十九期:创刊三周年——漫卷诗书论文章

文艺批评 文艺批评 2022-09-08

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文艺批评


编者按

文艺批评今日推送《新工人文学》第十九期卷首语、编后语及目录。在卷首语中,范雨素由和友人的相会想起了在艰难时世中文学的功用,文学使人关心和理解他人的命运,并传递相互支撑的精神力量。在编后记中,马大勇谈到了疫情中人们应该如何保持生活的力量,在疫情中能够坚持不紊乱,不惊慌就是一种有力的抵抗。同时还对这期杂志相关文章和栏目做了相应的点评,这一期的作品主题是“生活”,有记述疫情期间生活的散文,有记述打工经历的散文,还有其他体裁的创作,如非虚构、诗歌、小说,从不同视角再现生活的丰富性。在这一期“新工人掠影”中,有梦雨的彩画漫画群像,记录了多位家政女工的风采,特将画作图片及说明附在编后记,请各位读者下拉查看。文末按照惯例附上了《新工人文学》第十九期目录,以供读者查阅。


本文原刊于《新工人文学》第十九期,感谢《新工人文学》编辑部授权“文艺批评”转载!


往期推送:(点击直达)

文艺批评 | 《新工人文学》第六期卷首语、编后记

文艺批评 | 《新工人文学》第七期卷首语、编后记

文艺批评 | 《新工人文学》第八期卷首语、编后记

文艺批评 | 《新工人文学》第九期卷首语、编后记

文艺批评 | 《新工人文学》第十期卷首语、编后记

文艺批评 | 《新工人文学》第十一期卷首语、编后记

文艺批评 | 《新工人文学》第十二期卷首语、编后语

文艺批评 | 《新工人文学》第十三期卷首语、编后语

文艺批评 |《新工人文学》第十四期卷首语、编后语

文艺批评 |《新工人文学》第十五期卷首语、编后语

文艺批评 |《新工人文学》第十六期卷首语、编后语

文艺批评 | 《新工人文学》第十七期:境由心造 改天换地

文艺批评 | 《新工人文学》第十八期:春天的期待



第十九期


卷首语



漫卷诗书论文章


文 | 范雨素


4月16日的黄昏时分,我和文景的杨沁、郭大哥相约在皮村拉面店吃拉面。


我们离上次相见的时间有半年了。等餐前夕,我知道杨沁诗词造诣深。问她,你最喜欢哪句古诗。杨沁说“小舟从此逝,江海寄余生”。杨沁是四川人,喜欢苏东坡。我说,我喜欢的是“家童鼻息已雷鸣。敲门都不应,倚杖听江声”。


我们接着聊起了文学的边缘化,很少有人看文学书了。文学有啥用。我想到“家童鼻息已雷鸣”这句诗。说一代文宗苏东坡,如果不是个设置成“文字模式”的人,会把这个不起来开门的孩子,打个半死的。小学课文里,《小音乐家扬科》扬科摸了一下地主家仆人的琴,就被人活活打死了。


这时,郭大哥说,《小音乐家扬科》是苏联的吗?我说,你说的是契科夫的《凡卡》,我也常把这两篇课文弄混淆。《小音乐家扬科》是波兰的。


在文学书里,贾岛的诗里,隐者有童仆,在《红楼梦》里,不读书的王熙凤草菅人命。读书的林黛玉视她的丫环,一团孩子气的雪雁如妹妹。


想到这里,我说文学还是有用的。至少让人尊重人,不虐杀生命。


郭大哥是60后,我是70后,杨沁是80后,90后和00后也在小学课文里学过《凡卡》和《小音乐家扬科》,半个世纪的中国孩子学过这两篇课文。


我童年读这两篇课文,如人工智能机器人点读了一篇生字,什么感觉也没有。成年后,饱经艰难困苦后,我不敢在脑子里回放这两篇课文。记得有一段:


“扬科的母亲是个短工,过了今天,不知道明天会在哪里,好像寄居在人家屋檐下的燕子。扬科八岁就做了牧童。”


一想到《凡卡》,我就想到长大后,出门打工的留守儿童,和他们的爷爷奶奶。


这燕子好像我们打工人。这一阵疫情严重,杨沁关切问我和郭大哥,我们的生活受影响吗?郭大哥说,我们不属于封控区,能自由走动,还能打工。生活不受影响。我们这种手停口停的打工人,只要能打工,就能生活。


这几天,我不敢看新闻,那疫情严重地区的流动人口,手停口就停。他们怎么生活。他们和我一样,和小扬科的妈妈一样。是寄居在人家屋檐下的燕子。


可是,不看新闻也不能放下。鲁迅先生说,心事浩茫连广宇。


文学没有用,不能制止战争。现在看文学的人很少。文学只能让人有一颗柔软的心,在枪口对着孩子时,抬高枪口,放过孩子。


马上到5月份了,去年5月1日,我写的是《风雨送春归,飞雪迎春到》。希望今年的春风吹散大地上的阴霾。吹走瘟疫,让人们能自由行走。如鸟儿般飞翔。


杜甫是诗圣,长着一张忧国忧民的脸。我长着一张农妇脸,在心里也有一点点忧国忧民。我琢磨为什么呢?考证了一下家谱,我的高祖母是襄阳杜氏,杜甫也是襄阳杜氏。这篇文章的题目也仿用杜甫的诗。




编后记



文|马大勇

2022年的春天,按时到来了。文学小组也是按计划开课,请老师来面授讲课,大家都攒足了力气,想要努力做出些成绩。谁都想不到,三月中旬,国内新冠疫情骤然又紧张起来了。文学小组的课又只能转到线上了。


疫情,在上海最紧张,一传播就是一个多月。在我的家乡广西,疫情也在传播,也让我牵挂。北京在四月下旬疫情也有点严重,也出现了管控、封控区。其他的大部分区域也统一安排,请全体居民五天内要测三次核酸。测了才放心。


这几天,超市里的蔬菜、肉、蛋等卖得很快。我觉得囤菜倒不必,相信北京会做得很好的。于是,只是买了一袋米,聊备不时之需。


在这样的日子里,文学有用吗?不如多囤菜、囤米吧。


其实,还是有用的。每天看着各种关于疫情的新闻,戴着口罩去测核酸的时候看着乌泱泱的队伍,有时候会使得心情有一丝慌乱、压抑。测完核酸后回到自己的小屋里,脱下口罩,坐下来,读读书,写写东西,至少可以让我们心情暂时静下来。在疫情中坚持生活的不紊乱、不惊慌,就是最好的。


小区是暂时不出去了。但能看到小区里寥寥几株桃杏树的红粉色、草地上一小片二月兰的浅淡蓝色在盛开。还好,虽然也有大风扬沙天,但天空大多数日子都是湛蓝色的。生活还是要继续。


这一期刊物,主题就可以概括为生活。


选入了与疫情有关的两篇文。仇士鹏《后疫情时代的思考》,记述的是隔离时候的所思所想,充满希望。崔文静的《当风暴来临,我们无处躲藏》,记述新冠疫情之中的个体,很不容易的生存状况。


也有几篇散文,写一些有趣的事,烤山芋,采野蒜,可读书的书店,做珐琅彩画的女艺术家。


张诗青《大埠坞湖》,则是平实的记述,亲身的打工的过程,老板与雇工的互动。


陈榕的《打工者的骄傲》,张水凤《打工的人犹如流动的兵》,也是活生生的打工经历。


小说,有曾正伟《外来的铁匠》,记述往日消灭土匪的传奇故事。《许多年以后》,是现在的普通人的爱情故事。西杨庄《过一个团圆年》,朱斌《走病儿》,刘国星《叫她一声娘》,都是描写各个个体人物的生活情景。


诗歌,有寂之水的十首组诗。有王景云的《车间,铁的时间底座》。李长空的《浮世绘》。也大多是写打工人的坎坷,活人不易,也有不服输的坚持。黑马的《春天书》组诗,是早春的召唤。小溪的《与花对语》等篇,张轩宇的《九曲是黄河的美》,都富于诗情。


非虚构文学有王善常《微尘》的系列记录,几个最辛苦的打工人,出大力干活,落下伤病,一片悲欢离合。


梦雨的彩画漫画群像,配上文字,记录多位家政女工的风采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本文原刊于《新工人文学》第十九期




文学双月刊(每逢单月1日出刊)


名誉主编:范雨素

执行主编:万华山、马大勇

编辑部主任:付秋云

编辑:苑伟、小海

编委会成员:刘忱、李云雷、师力斌、王德志、鲁太光、西元、张慧瑜、袁凌、孟登迎、郭春林


封面“新工人文学”为师力斌书法作品

封面人物:马大勇

封面设计:王倩、万华山、小华


承办单位:北京工友之家&皮村文学小组

地址:北京朝阳区金盏乡皮村工友之家

投稿邮箱:xingongrenwenxue51@163.com


刊物阅读方式:

方法一:百度网盘获取链接:

https://pan.baidu.com/s/14DlU1fdhFQ9h1gXHTKsYAQ

提取码:jz6c

方法二:加微信15811158364(皮皮)获取阅读




目 录


卷首语

 1 |  漫卷诗书论文章 / 范雨素


散文

 1  | 山芋飘香忆流年 / 乔加林

 4  | 隔离笔记一一后疫情时代的思考 / 仇士鹏

13 | 转角有家书店 / 邱俊霖

15 | 风中野蒜  / 杨志艳

17 | 排蓝青黛法琅影 / 李左

20 | 大坞埠湖 / 张诗青


人物专题

31 | 打工者的骄傲 / 陈榕

37 | 当风暴来临,我们无处躲藏 / 崔文静


小说

44 | 外来的铁匠 / 曾正伟

53 | 过一个团圆年 / 西杨庄

63 | 许多年以后 / 潘正伟

70 | 走病儿 / 朱斌

83 | 叫她一声娘 / 刘国星


诗歌

93 | 聋哑工厂(组诗) / 寂之水

96 | 车间,铁的时间底座(组诗) / 王景云

103 | 浮世绘(组诗) / 李长空

109 | 蓝布工装(组诗)/ 惠远飞 

113 | 春天书(组诗) / 黑马

120| 春之圆舞曲(组诗)/ 小溪

122 | 九曲是黄河的美(外一首) / 张轩宇


非虚构

124 | 微尘 / 王善常

140 | 打工的人犹如流动的兵 / 张水凤


新工人掠影

144 | 她们 / 梦雨


法律栏目

163| 论工伤保险先行支付制度的实施问题及解决路径 /黄乐平 韩容


176 | 编后记/马大勇


《新工人文学》第十九期封底




或许你想看


● 文艺批评 |《新工人文学》第十八期:春天的期待

文艺批评 | 《新工人文学》第十七期:境由心造 改天换地

文艺批评 | 《新工人文学》第十六期:百鸟朝凤,致敬鲁迅


文艺批评 | 《新工人文学》第十五期:我写 我在

 文艺批评 | 《新工人文学》第十四期:目录、卷首语、新工人掠影及编后语




大时代呼唤真的批评家

长按二维码      关注“文艺批评”

 

注:转载文章请说明来源,使用编者按也请说明情况


编辑 | 云波

图源 | 《新工人文学》第十九期 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